完后,还是回了书院,比起家里,还是在书院与同窗一道更舒服些。何况,他们心里都明白,徐京墨若是打算参加明年的会试,最多也就只有几个月时间与他们想处了。
&esp;&esp;他们将自己的卷子默下来交给徐京墨,徐京墨看了后心里大致有谱了,“你们这次参加乡试的有一十三人,若是考官没有文风的偏好,能上榜者约莫十之五六。”
&esp;&esp;待到放榜那日,果不其然,伍班尹琪、罗浩、孟自强、刘民意、张宇、林浩然六个人都是榜上有名。
&esp;&esp;鹿鸣宴,六人结伴而行。
&esp;&esp;秦卓轩发现阅卷时让他感到欣喜的卷子正是出自这几人,“你们几人是同窗?”
&esp;&esp;“回大人,我等皆是重山书院的学子,刚巧都是一个班的同窗。”
&esp;&esp;竟然还是同窗,那么他们这文风定是源自授业老师了,“你们的夫子是何人?”
&esp;&esp;“徐京墨。”
&esp;&esp;原来是他。
&esp;&esp;徐京墨初来临安时是个不起眼的少年,数年过去,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。因为他的才学,也因为他的妻子。
&esp;&esp;秦卓轩对他也不陌生,他们秦家与徐家也是相熟的。不过既然是他,就不好再问了,不如等到拜访温阁老时再说。
&esp;&esp;既然知道了这些看上眼的学生都是徐京墨教出来的,他也就熄了收徒的心思。点评了一下众人的文章,再勉励了他们一番后,这鹿鸣宴就结束了。
&esp;&esp;崇山书院的几人都觉得很不真实,几年前,他们都还是书院里的差生,那么谁看的起他们。而今,他们都成了举人了。
&esp;&esp;“以后你们有什么打算?”
&esp;&esp;“我父亲想把我送去国子监,不是为了我的学业,而是想让我在那帮他搭上些关系。”尹琪嗤笑道,他考上了举人,他那位眼里只有妾生子的好父亲总算是看到他了。
&esp;&esp;刘民意看了眼他,问“那你要去吗?”
&esp;&esp;“不去,在书院好好读几年书,争取下次会是一举得中。”
&esp;&esp;罗浩笑着接话,“巧了,我也是个打算。总算是说服我父亲,同意我以工部为目标去努力了。”
&esp;&esp;“我想去刑部或者大理寺。”刘民意依旧看不惯这世间的种种不公。
&esp;&esp;“我想去户部,徐夫子说我这身算账的本事最适合户部了。看来我们又要共度几年,尹兄、刘兄、罗兄。”
&esp;&esp;这几人没有忘记他们今日所说之话,在数年后都成了朝廷的能臣。
&esp;&esp;伍班这亮眼的考试成绩,让徐京墨名声大噪,不少人拖了关系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崇山书院的伍班,更有甚者,想直接拜徐京墨为师。
&esp;&esp;温府,徐京墨正因为这些突如其来的“热情”向自己老师诉苦呢。
&esp;&esp;“若非你考虑去会试,其实多教些学生也是不错的。”
&esp;&esp;“老师,伍班兵不能完全归功于我,这些学生的底子本来就好,只不过缺了点引导而已。”
&esp;&esp;秦卓轩被管家引进来的时候刚好听到这句话,他喜欢这样坦率的人,“见过温伯父。”
&esp;&esp;“你父亲身体可还好?”
&esp;&esp;“老爷子只要不被气到,都还算不多的。”
&esp;&esp;温阁老闻言,只得无奈一笑,“这是我的弟子,徐京墨。子期,这位是秦阁老的儿子,秦学士。”
&esp;&esp;徐京墨站起来行了一礼,论辈分,这秦卓轩算是他的叔伯辈了。
&esp;&esp;“不必客气,温伯父收了个好学生。这次乡试,我看重的几个学子都是子期教出来的。”秦卓轩觉得今天还能见到徐京墨是一种惊喜。他的身份不好直接去找他,谁知道暗处有多少眼睛盯着呢。
&esp;&esp;他又问徐京墨,“你那些学生说的木工、泥瓦工、种田似乎都是亲身经历过的,但是鹿鸣宴上见到几人都是身穿华服。”
&esp;&esp;“秦学士有所不知,崇山书院每个年级都有个伍班,这伍班俱是官家子弟、世家子弟和富商之子。各有各的心结,才在学业上止步不前,打开了心结以后,至少考个举人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&esp;&esp;这些学生不缺吃穿、不缺书本、也不缺好的老师,他们考中,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。
&esp;&esp;秦卓轩听他讲了这些学生的情况,还有他那什么社会实践课,都觉得很有意思,不循规蹈
第一版主